个人简历
1977.09——1989.08 上海宝山冷冻设备厂工人
1989.08——1992.12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工厂服务科钳工
1992.12——1999.04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发动机厂曲轴车间维修班长、维修技术
1999.04——2008.03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发动机厂连杆车间维修工长
(期间:1999.03—2001.02 在中国计算机函授学院计算机及其应用专业在职大专学习;2006.05—2008.07 在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徐小平维修技术服务中心”主持工作。)
2008.03——2009.02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发动机厂连杆车间技术总监
2009.02——2010.10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发动机厂维修科党支部副书记、技术总监
2010.10——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发动机厂维修科党支部书记、高级经理
获得荣誉
2002年获得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工业突出贡献技师”称号
2002年获得 “上海市工业十大工人标兵”称号
2002年获得 “上海市建设工业新高地争先创优活动先进个人”称号
2003年获得“第五届上海市十佳‘三学’状元”称号
2003年获得“上海市职业道德十佳标兵”称号
2003年获得 “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
2005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06年获得“全国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称号
2006年获得“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称号
2006年获得“第八届中华技能大奖”称号
2007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
2007年获得“中国机械工业技能大师”称号
2007年获得“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
2007年当选为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代表
2007年当选为上海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
2008年享受国务院津贴
201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11年获得“上海市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
2011年获得“上海市国资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1年被评为“上海市国资委系统新世纪最具影响力先进人物”
2011年获得“上汽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称号
2011年获得“上海大众党员先锋”称号
2011年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11年徐小平六大工作法荣获“上海市职工先进操作法优秀成果”
2011年“激光可视对焦技术”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2年当选为上海市第十次党代会代表
2012年获得“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
2012年获得“上海大众奖章勋章奖”
2012年获得“上海市国资委创先争优优秀党员”
2012年“激光器的对焦设备”获上汽发明专利奖三等奖
2013年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徐小平,现任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发动机厂维修部门高级经理、党支部书记。2005年、2010年两度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先后获得“全国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中国机械工业技能大师”等诸多荣誉。徐小平“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具备当代产业工人的优秀品质,是新时代先进产业工人的代表。
1989年,怀着对“德国技术”浓厚兴趣的徐小平应聘进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发动机厂成为一名机修工。面对大量国外先进设备,徐小平如饥似渴地学习和钻研维修技术,为了能看懂外文资料,只有高中文化水平、学徒出身、已经30岁的他踏进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开始学习德语。“学习”几乎占据了徐小平的全部业余时间,虽然艰苦但他却乐此不疲。每天坚持熟记100个单词及背诵一篇德语文章,也不放过每次与老外沟通的机会,不断训练对话和听力,并把翻译设备资料为突破口,练习书写能力。10多年时间,他听过100多盒德语磁带、翻译了数十台进口设备的原版资料、阅读了30多本德语书籍、背诵了1000多篇德语文章、还用坏了5个录音机。经过不懈努力,2003年徐小平通过了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德语翻译的考核,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德语翻译。
外语的突破让徐小平如虎添翼,在工作中利用一切机会和外籍专家交流维修经验,同时刻苦钻研外文资料,使他对进口设备的认识和维修水平突飞猛进。上海《新民晚报》曾在头版刊文,称徐小平是“上海德语讲得最溜的工人”。此后他多次主持德国、英国和奥地利等进口设备的大修项目,完成几十项技术革新攻关,先后数次出国参加生产线改造和进口设备购置的技术谈判,并担任工作组翻译,多次负责进口设备的验收工作。
如果说学习德语是“与世界对话”的“钥匙”,那么学习世界先进技术则是“与世界对话”的“底气”。上海大众发动机厂集聚了世界上发动机制造的所有尖端技术,徐小平对新技术有着锲而不舍的追求,他在这条道路上追寻着创新的梦想。
激光涨断工艺在现代加工生产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可在上世纪90年代出现在生产线上还是个新鲜事情,尤其在激光对焦调整上,当时的维修水平真的是“一窍不通”。带着疑问,徐小平又开始了一段不平常的学习历程。
徐小平为此专门拜访了德国哈斯(HAAS)公司的激光实验室,在试验室里,他与德国专家进行了面对面地交流,短短几个小时就记下了厚厚一叠工作笔记。回国后,他一头扎进了调整激光设备的工作中,经过反复试验,终于调试成功,解决了工件形变超差问题。虽然问题解决了,但他自己却并不满意。因为采用这种调试方法时间长、工废率高,他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更快速、便捷、低成本地实现激光调整。
徐小平大胆提出是否可以利用辅助光源代替激光实现可视对焦昵?可德国专家的回答却给他浇了盆凉水:“辅助光源与激光光波长度不一致,焦距会有误差,你的想法是做不到的。”面对专家的否定意见,徐小平陷入了迷惘,难道这种做法真的行不通吗?不死心的他通过网络查阅、订购了数本相关资料,并与武汉华工激光工程公司的专家取得了联系。经过一番深入的理论学习和探讨,徐小平终于了解了光波、焦点以及焦深的相互关系,并从理论上证明了可视对焦的可行性。
2002年6月,由徐小平自行设计的“激光可视对焦仪”终于制作完成,用肉眼直接观察焦点的假设成为了现实,让德方专家“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这项技术发明扩展了激光设备中的功能,并填补了一项国际激光技术的空白。 2007年《激光可视对焦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11年该技术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徐小平渐渐感到了个人知识领域狭窄、个人力量的薄弱,发挥团队的智慧和力量才是“王道”。电主轴是数控加工中心的核心部件,由于精度高、转速快、制造难度极大,国外设备供应商把电主轴作为赚取高额利润的工具,长期对上海大众采取技术封锁。面对问题,徐小平主持成立电子主轴专业维修组,他和团队成员在一无所有的条件下又一次迈上了学习之路。他们在图纸资料、关键参数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经过三年多的艰难探索,他们编制出电主轴拆装维修的技术规范,开发了电主轴实验的专用技术平台,还有了自己的备件制作的合作伙伴,终于实现了电主轴自主维修的梦想,从而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2011年5月,《电子主轴的自主维修》获“第三届上海市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
如今,团队学习的力量也逐步显现出来,现在发动机厂维修团队拥有特、高级技师20多名;累计至2012年底,节约各项维修费用九千六百多万元;申报国家专利8项、国际专利1项,已经成为掌握世界先进技术的高素质团队。
当荣誉和光环向徐小平纷至沓来之时,大家问:你是怎么做到的?他的回答很简单:“是持续不断学习让我逐步从一名维修工成长为技术专家,更是创新求变实现了我一个个人生梦想,体现了人生的价值。”工作了36年的徐小平,上了31年的夜校。今天,他仍然是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学生,一个坐在教室里“与众不同”的学生。徐小平坚信只有掌握更多的“钥匙”,才能开启更多技术领域的大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此引领下,徐小平将目光瞄准世界制造技术的最前沿,带领着维修团队向“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目标前进,在梦想不断变为现实的进程中,为企业的持续科学发展贡献力量。